王小古艺术:路漫漫兮(三)

发表时间:2020-9-6  来源: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

一九三三年小古在板师毕业后,就在板浦小学任教。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中镇仕女画家唐九爹,名鲁臣,是清代仕女画家王小梅的再传弟子,他也工花卉、翎毛、草虫,在绘画上很有造诣。他们一见如故,情意相投。一九三四年小古为了就教于唐九爹,来到中镇精勤小学任教,直到三六年夏天。他们朝夕相处,共研书画。他深得唐九爹的人物、花鸟画的骨法、气韵和造化之功。小古习画至此,可谓由启蒙时期迈入草创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。   

  一九三五年署假,小古回到故乡,替新安小学画了许多壁画,使学校面貌一新。他在校门内西山头墙上画了一幅“日寇铁蹄下的祖国”,画的是一个日寇骑着跃起的高头洋马,横行无阻地践踏着祖国大地;在校园内一座教室的山头上画了一幅“蠢蚕动态图”,表现帝国主义蚕食中国的情景;在另一地方还画了一幅“济南惨案图”,表现日冠残杀我公使蔡公时的情景。他还绘了一些装饰性的小幅壁画。这些画很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思想,给同学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。至今还深深地留在当时同学们的心里。   

  一九三六年夏天,小古为了在绘画艺术上进一步深造,毅然南下,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,但只上了半年多。由于日冠的侵略,全国抗战的呼声日高,这时小古再也坐不住了,他决心抗日,便毅然离开了艺校而投笔从戎了.一个满腔爱国热情的青年,亲眼看到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国难当头的时刻,是那样的腐败舞弊,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,继芦沟桥事变之后,"八一三"上海又沦陷了,在短短的几个月中,南京也告陷落,使京沪一线全沦敌手,尤其是日本人在南京的大屠杀,对小古刺痛极大,他又毅然地离开了这个队伍.这时大江南北,都已先后沦陷.一九三九年初,他几经周折,终于孤身一人,回到了生身的故乡. 四、我们的家乡是一九三九年二月沦陷的。   

  小古回来后,在条河庄、袁庄等处避乱,以教私塾暂时掩身。有一次地主袁七请客,小古也去了。袁七对小古说:“你对穷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样用心教,而对我们的孩子却不下功夫呢?”小古道:“不是我用心教,是他们肯学;你们的孩子,不肯学,有的不愿学,教我有什么办法呢?”袁七说:“那些穷鬼的孩子,学了有什么用?长大还是种田捧牛屁股!”小古一笑了之。

  又一次,新安镇日本鬼子到袁庄来抢老百姓的烧草。有个鬼子见到小古的住处墙上挂了许多的画,很感兴趣,小古见此灵机一动,问:“你喜欢吗?”鬼子点点头。小古拿起笔便画了起来,把鬼子都引过来看他绘画。他替鬼子每人画了一张,鬼子很是赞赏。他便乘机向鬼子说:“老百姓烧草很困难,希望不要弄他们的草。”就这样,把鬼子打发走了。   
 
  一九四二年他离开袁庄,住到新安镇东的李庄。在友人的帮助下,和韩庚扬老师在新安镇的老百姓家里,办了一个改良私塾馆,有学生四十多人。但他还是住在乡间。他看到日本人扛着太阳旗横行霸道,国贼奸商大发国难财,非常痛恨。但又苦无出路,看不到光明和希望。他常常意味深长的对学生说:“我早上打着伞,背向太阳,来替你们上课。我和你们在一起,很高兴 。放晚学,我又打着伞,背向太阳,回到我的住处。看看池塘里的荷花,能出污泥而不染;看看勤劳朴实的农民,登田头而能小视天下,我也很高兴。这样永远不和太阳见面,其愿足矣!”一个人,身处那样的逆境,能有此高洁思想,实在是难能可贵!   

  有一次他正在教室里,望见一位讨乞的难民,艰难地向学堂方向走来。他忽有所感地拿起画笔,对这位难民画了起来。当这位难民走到学堂时,他走出教室,一面与他闲话,一面迅速画好他的画,并送了一些钱给那位难民。街上那些跃武扬威者和穿红戴绿者,他为什么不画,而偏偏要画这样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难民呢?也许他认为这位难民在那个世界里是最高洁、最值得他描绘的对象了。   
  
  一九四三年,赵毅侯先生为拯救家乡失学儿童,出面重新筹组新安小学,校址设在惠祠堂。原校址千佛庵,早为日本人占做司令部了。小古和韩庚扬带着一班同学,也合到这里来了。这时小古已住到镇上他的本宅内。他每天除了到校上课,便都埋头在小楼上的一间画室内,苦心临摹历代画家名作。如宋画院真迹“半间堂斗蟋蟀图”,宋人的双勾工笔花鸟画。还有明、清时恽南田的没骨花卉“玉版牡丹图”、王石谷的山水仿黄子久的“富春大岭图”、“云水竹树图”以及“帆樯柳外出,鸥鸟镜中飞”图。对这些名画,小古总是一丝不苟地临了又临,画了又画,谁也说不清他到底临画过多少次。总之他每次临摹,几乎都达到乱真的程度。可见小古绘画的功力,决非一朝一夕,偶然奏效。他有一部十六开珂罗版粉纸精印的历代名人画竹,他自己也说不清画过多少次。他说:“最喜爱的是那幅板桥画竹,纵观全书,我以为他胜过历代名人画竹。”在这期间,他还苦心钻研过火画。作这种画,不仅要有成熟的绘画功力,而且还要严格掌握火候,适时地处理好火与纸的关系,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不然的话,火大了,纸就烧了一个洞,全功尽弃;火小了,又达不到预期效果。他的火画,总是恰到好处,使人看了目清神爽,乐趣无穷。   

  小古在家虽然深居简出,避开社会,但他毕竟还是生活在那个社会里,与街坊乡邻仍有情谊往来,向他求画的人还是很多,他也总是有求必应。所以本镇很多人家都有他的画。诗言志,在他赠人的画中,也还会时时发出他内心的呼喊和激愤。他赠我的(那时我在这里从事地下敌工工作,与他同在新安小学,以教师为掩护,因而常有来往)一幅芭蕉鹰雀图,画的是一只凶猛的鹰,在追逐蕉叶下的一群麻雀。他在画上题了这样一句话:“个中滋味难民尝”。在另一幅落花流水图中的题句是:“落花流水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难道这不是他发自内心的激愤和呐喊吗!有个汉奸拿着一把白纸扇闯进他的画室,缠住他要为其在扇面上作画。他实在难以解脱,就拿起笔用水墨在上面画了一只螃蟹和一杯一箸,并用篆文题了这样一句话:“看尔横行到几时。”那个目不识丁的家伙,喜滋滋地拿着扇子走了。由此可见,他对敌伪人员是何等的蔑视!   

  一九四四年春,一天上午,小古在街上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。走近一看,是一个日本兵买东西不给钱,与卖货人争吵起来。那个凶狠的日本兵,拳脚交加地正在打那卖货人。那时小古29岁,血气方刚,一怒之下,冲上去狠狠地揍了那日本兵一顿。人们看出了事,都一轰而散。小古也意识到后果的严重,就越过几家墙院,悄悄地出了新安镇,到北乡大周庄一位亲戚家躲了起来。后日伪出动很多人搜查小丁,不见踪影,也就算了,小古因此也就不可能回新安小学工作了。   

  小古在大周庄因遭到土匪绑票,经多方努力脱险后,他便只身来到云台山区南城一所小学里任教。   

  这地方,我们游击队常来活动,可敌伪军也常来骚扰。一天,小古正在上课,忽然匆匆走进几名游击队员,对小古做了个手势说:“快!鬼子来了。”小古心领神会,马上说:“快在空位上坐下。”然后他给每人发一张白纸和笔,并叫“沉住气,照黑板上画。“不一会,一个日军小头目带领十来人敌伪人员闯进来,在教室内巡视了一周,问这是些什么人?小古说:”我是上美术课的老师,他们都是我的学生。“敌伪人员有些不信,便说,那你当面画给我看看,小古不慌不忙,放开纸,拿起笔便画了起来,他画的是一株樱花,当粉红色樱花在画上逐渐形成的时候,日军小头目和士兵都为之全神贯注了。不言而喻,这幅画已撩起了他们的乡思。这个日军小头目,十分欣赏这幅画,要他在上面写几个字。小古明白他的意思,便挥毫在上面题了这样一首诗:“纵横中原到处家,丈夫志还恋樱花,怜我三千年古国,沉睡何时剑弩发。”敌人匆匆收起画幅,在教室内搜巡了一下,便悻悻而去了。这时小古手捏一把汗,再看看那几位游击队员 ,早已不知去向。小古这时对学生说:快收拾起书包,跟我一道去后山躲一躲。这个日军小头目,走到半路回味过画上题诗的含意,便恼怒起来,立即返回抓人,而学校却已空无一人了。   
  小古在那种情况下冒险掩护抗日游击队,用诗画来瓦解敌军意志,激发国人觉醒抗日,实是难能可贵。然而在“文革”中,这首诗却被造反派斩去后两句,当作他出卖祖国,向敌人献媚的罪状。   
  
 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,小古和全国人民一样,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到了新浦。他在自叙吟中说:“三七起抗战,年方二二龄。守节八年整,喜自一身清。谁知胜利后,笔耕难为生。本能挥笔墨,失业未身……。”由于蒋介石在胜利后发动内战,使战火重新蔓延全国,到处生灵涂炭。小古在新浦,得友人帮助,入新海中学任教,总算有个吃饭和住宿的地方。他每天除了教学外,仍苦心不息地作画。这时他认识了家乡人、高沟镇的仇拔先生,仇先生的书法真、草、隶、篆,画的古代人物,当时在新浦很有影响。他们一见如故,结为知交。一九四八年在友人的支持下,第一次在新浦举办了两人书画联展。小古画了三十幅花鸟,仇拔画了五十幅古代人物。这次画展在新浦各界影响很大,连当时在新浦的国民党军政界,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。小古绘画至此,可以说从草创阶段又前进了一大步,进入到绘画的成熟时期。
 
更多
网站点击统计:599115次
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(微信同号):13153980009 联系人:赵金胜 邮编:276800
联系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台湾城五楼 技术支持:齐鲁书画网